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
主管/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国内刊号:CN:11-6022/R
国际刊号:ISSN:2095-1477
期刊信息

中文名称: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刊物语言:中文

刊物规格:A4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创刊时间:1979

出版周期:月刊

国内刊号:11-6022/R

国际刊号:2095-1477

邮发代号:36-46

刊物定价:172.00元/年

出版地:河南

首页>查看文章

医学神奇概念与现实挑战并存

时间:2024-12-08 13:48:38

14精准医学神奇概念与现实挑战并存!.jpg

精准医学的核心概念,关键就是重视个体差异,把这贯穿到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全程。基因组信息可是核心,就拿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来说,通过基因检测找出致病基因突变,像 LDLR 基因突变,然后就能提前搞个性化预防,像饮食干预、血脂监测、药物预防,降低心血管发病风险。

疾病治疗时,依据患者基因特征定个体化方案。比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检测出 BCR - ABL 融合基因,就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比传统化疗效果好还毒性低,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都改善不少。治疗过程中还会动态监测调整,根据基因表达、药物代谢、疾病进展等信息优化方案。

精准医学的关键技术也不少。基因组测序技术,像罗氏 454、Illumina、PacBio 测序平台,各有优势,Illumina 高通量、准还便宜,大规模测序常用。通过它能检测出各种基因变异,给精准医学提供基础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呢,面对海量测序数据,靠算法、软件工具和数据库来存储、管理、分析解读。数据存储有招,分析时用序列比对算法找变异位置类型,变异注释工具评估与疾病相关性,还涉及基因调控网络、蛋白质结构预测等研究,整合多源数据构建生物分子网络模型,深挖疾病分子机制。多组学技术也很厉害,转录组学研究转录本反映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组学聚焦蛋白质各方面,代谢组学看代谢物变化,像 RNA - Seq、质谱技术等都在各自组学里发挥大作用,多组学整合能全面解析疾病机制,为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助力。

精准医学在好多领域都有应用。肿瘤学里,液体活检技术能早期筛查诊断肿瘤,像肺癌早期检测血液中基因突变。治疗时,基于肿瘤基因分型的靶向和免疫治疗超有效,还能筛选适合免疫治疗的患者,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罕见病方面,全基因组测序和全外显子测序能快速准确诊断病因不明的遗传性疾病,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也在开展,给罕见病治疗带来希望。心血管疾病预防上,基因组学分析找遗传风险因素,提前个性化预防。诊断时基因检测辅助诊断遗传性心血管病,治疗时根据基因特征优化药物方案。药物研发也被精准医学改变,多组学技术找靶点,临床试验分层入组,生物标志物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

不过精准医学实践也有不少挑战哦。数据整合与管理就很难,数据来源复杂,临床医疗数据、基因组数据等格式标准质量要求都不一样,整合起来技术挑战大。数据质量也有问题,测序错误、临床数据记录不准等都可能影响诊断治疗。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也麻烦,基因组数据敏感,存储传输共享易泄露滥用,加密、访问控制、匿名化等技术得用上,但平衡安全隐私和共享利用不容易,还得靠法律法规伦理准则规范。

技术标准化也有挑战。基因检测技术多样,结果可比性一致性差,得赶紧建统一标准,包括样本采集处理、检测流程、质量控制等各方面。生物信息学分析也缺统一标准规范,算法、参数、数据库、结果可视化报告格式都不一样,得制定标准化流程规范。多组学技术整合更难,不同组学数据采集分析整合差异大,建立统一数据模型分析框架不容易,目前还没成熟标准化体系。

伦理法律问题也不少。遗传信息收集时患者知情同意难保证,存储共享易出问题,还涉及家族成员利益权利,得有完善框架规范。基因编辑技术,尤其是生殖细胞基因编辑争议大,支持者觉得能治遗传病,反对者担心基因库变化、伦理道德社会公平问题,还有技术风险,国际上都很谨慎,有限制地探索研究。

临床实施与推广也有阻碍。专业人员知识技能得适配,医生得懂多学科知识才能解读数据定方案,但医学教育体系在这方面滞后,得构建培训体系提升医生能力。临床实践指南更新滞后,精准医学个性化治疗方案难纳入传统指南,且指南更新机制繁琐,得建立高效灵活前瞻性的更新机制。医疗保健系统整合协同有障碍,医院内部科室信息不通、MDT 团队协作不紧密,与外部科研机构、基因检测公司合作也有问题,得全方位改革整合医疗保健系统。